【学习强国】寻“味”中国年征文——新疆艺术学院叶尔森别克·吐尔阿尔
作品《翰墨飘香迎福年》
发布时间:2025-02-24 来源: 新疆艺术学院
春节,对我而言,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感动的文化旅程。作为一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大学的哈萨克族学子,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的追慕者,我在与春节的一次次邂逅中,探寻到了它独特而迷人的味道。
小时候,我对春节的印象,是从邻家汉族叔叔阿姨送来的饺子开始的。在新疆,各民族聚居在一起,亲如一家。每到春节,汉族邻居总会热情地分享他们的节日美食,那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饺子,承载着浓浓的邻里情。咬上一口,鲜美的味道在舌尖绽放,我第一次品尝到了春节“美味”,那是不同民族间真挚情谊的味道。
进入大学后,我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,尤其是书法。随着对书法理解的深入,我发现春节与书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书法里的横竖撇捺,仿佛是春节习俗的生动注脚。每至春节前夕,学校总会组织写春联、送“福”字的活动。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,拿起毛笔,饱蘸浓墨,在大红纸上挥毫泼墨。
书写春联时,我感受到了一种庄重与神圣。一笔一画,都倾注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。在墨香与红纸的交融中,我触摸到了春节深厚的文化底蕴。那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味道,从历史深处飘来,弥漫在每一个热爱它的人心中。
写“福”字更是充满乐趣。小小的“福”字,蕴含着无尽的美好寓意。我尝试用不同字体书写,楷书的“福”字端庄大气,行书的“福”字灵动飘逸,隶书的“福”字古朴典雅。当我将写好的“福”字张贴在宿舍门上,看着那鲜艳的红色与墨色相互映衬,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喜悦。这不仅是对节日的装点,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在新疆,春节的味道还融合了多民族的特色。在我家,家中长辈会精心准备传统美食,如喷香的手抓肉、香甜的奶疙瘩等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分享着美食,讲述着过去一年的趣事。汉族朋友送来的春联,与我们哈萨克族传统的装饰相得益彰,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独特的节日氛围。
春节期间,街头巷尾的热闹景象也是年味十足。各族人民身着盛装,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。舞龙舞狮表演,矫健的身姿、灵动的步伐,引得观众阵阵喝彩。我穿梭在人群中,感受着这欢乐祥和的氛围,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里共同庆祝春节,不分彼此,亲如一家。
在寻“味”中国年的过程中,我逐渐明白,春节的味道是多元而丰富的。它是美食的味道,是文化的味道,是民族团结的味道,更是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味道。作为一名哈萨克族大学生,我在学习书法、书写春联的过程中,不仅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,更深刻体会到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魅力。中国年,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每一个民族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色彩,共同描绘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、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。
(作者单位:新疆艺术学院)
